The first post was written while I was waiting for my flight from Tokyo to Hong Kong which was delayed for 4 hours on the 3rd of Nov 2003. “刹那”,梵語ksana的音譯。有的說,一彈指間有60刹那;有的說,一念中有90刹那,一刹那又有900生滅;有的說,刹那是算數、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短暫時間。
星期五, 8月 03, 2007
A One and a Two
初聽到楊德昌逝世的消息,感到很突然,那種感覺,就像1973年,在報紙上看到李小龍暴斃的消息一樣。 想起來, "暴斃" 也是從這則新聞才第一次學到。我一直以為,楊德昌只要休息三五七年,又會有一部令我興奮的大作。但想不到,"一一"中最後一句對白,小朋友在婆婆的葬禮上說“婆婆,我好想你,尤其是我看到我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,就會想起你常說的「我老了」,我也想跟他說,我也老了”,成為楊德昌對世界最後的絶唱。
打自七月一日知道他去世後,我看盡所有關於楊德昌的報導及文章,但仍然意猶未盡,依依不捨。人去本來就一片空白,但我還是不停的,在網路上找他的踪跡,好像這樣才能抵抗那空白所帶來的不安全感。 七月十九日他入土為安當天,我特意在晚上看他那四小時的<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>,作為對他的悼念。
今生有幸,曾和他有近距離接觸。在他未成名之前,他帶著新作“海灘的一天”來到香港,到處播放。理工學院舉辦了放影會,我風聞是台灣的新浪潮,便急不及待的往放影室去。那放影室也不是什麼專業的,只是一個課室加上一些黑布摭擋外面燈光充當而成,裡面就是放了一部簡陋的放影機,以及一個手携的大銀幕。那次,是舒琪和楊德昌一起來,就見這個長髲青年拿著三盒菲林,差點連上片都要自己親自幹,我相信他是喜歡這種手作的浪漫。我知道我會喜歡他的作品,於是在看完後的座談,還問他下部電影是什麼,他好像沒有什麼特別計劃的,相信是還在怕沒有資金吧。但後來,證明了他不單是有資金去拍,而且越拍越精彩。
令我真正喜歡他的,就是<青梅竹馬>, 我覺得他拍出了一篇有關"現代性"的論文來。 戲中侯考賢所代表的傳統價值 : 友誼, 忠誠, 堅持, 家庭, 都在現代社會中, 一一遭遺棄,最後侯考賢被人刺傷,坐在陽明山上豪華居所的路旁,伴在他的只是富豪掉出來的垃圾及一個壞掉的黑白電視機。他抽一枝煙,看著那黑白電視所盛載的黃金歲月,不得不嘲笑自己被時代所嘲笑。
看他的電影,始終坐立不安,他以最尖銳的觀察,說出現代人那無法言喻的痛。失去了他, 我們失去一雙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敏銳眼睛,也失去了一位能在這個分崩離析的社會中,給你一點溫暖的智者朋友。楊德昌的逝去,只會令我想起偉綸。不約而同,他們都因腸癌而逝。看來,在這世紀內,要認真生活,就要拿出你的肝脾,來一場生命豪賭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