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還記得去年差不多同一時間,朋友在他的部落格,說如何用一個字去總結一年的生活。我鬧著玩,選了一個“尋”字。
可能是去年“尋”的延伸,過去這三百多天,生活高低迭逿,一浪接一浪。先是上任新工作,做一樣從來未做過的事;再來,學一樣重來沒有學過的骨科推拿;還未止,四月份更開始學習太極。太極同學聽到後都說,我好像用這一年時間做了多年沒有做的事。有諍友直言,這樣把時間充斥起來,是為了忘記修習反省的重要,完全是浪費時間,虛渡光陰,更有故意迴避問題,洗脫不了一次又一次錯誤所積下的罪孽。朋友的勸說,深感謝意,生聚教訓,實應如履薄冰,念念不忘。但這一年的忙與忘,看來是有點病態,但實在是因為更多的巧合。緣起緣滅,本來是常事,生命流轉,且觀這年的忙與忘,會生出什麼的教訓。
生命流動,不如歷史書般可以用四字總結一個年代的悲歡離合。但為了講故不駁故,我以“見”為今年的字。
年初,向藍天說了再見,大地回春之際,在自然中探問深情,見月如見人,初夏想飛想不飛,也學習不捨不得,拾起石頭見足球,從小石頭看大宇宙,時空消失後找到了遺失了的飯盒和垃圾蟲,初秋一頭如煙,深冬一身如燕。
雖然耶穌教誨: “Seek and you will find”,但我認為尋不一定得見,但不尋則一定不得見。翻翻字典,見是不只是來自眼,手耳心的感覺,都能獲“見”。而我覺得最切合的,是“見”也有“知道”“覺得”之意,用香港用語,“係有 feel”。“見”不是最後成果,是一個過程,也不一定保證“見到”,但起碼是“現”了。當然沒有人能答應你一個玫瑰園,但感覺出現了,就少了尋時的忐忑不安。再見山是山,水是水,尋尋覓覓,回到起點,放心感覺。
“尋”是和“方向”捉迷藏,“見”是與“感覺”打交道。不知孰優孰劣,也不知是福是祸;但這一年的人與事,都足以滿滿盛載在這看來有點像微笑的“見”字。